七月與安生從十三歲開始,在命運的牽引下有了交集,其中橫跨了十四個年頭,從初相遇的相知相惜到中段為了男人的錐心相爭,最後則在彼此的人生壯遊後,寫下兩人永恆的真摯情感。如果說《流金歲月》是由鍾楚紅和張曼玉交織出香港社會的當代面貌,那《七月與安生》就是由周冬雨、馬思純勾勒出動人真實的人生模樣,兩位成熟的默契,渾然天成的演出,相輔相成精彩詮釋了七月和安生之間超越友情、昇華成靈魂伴侶的精神,七月與安生,缺一不可,也難怪英文片名取為Soul Mate。

看似文靜乖巧的七月,骨子裡卻藏著叛逆的心;而安生乍看躁動外放,卻只是為了不讓人看出她心裡的自卑脆弱。她們是世上最了解對方的人,卻也是最羨慕對方生活的人,羨慕與嫉妒僅相隔一線,看似平衡的關係,卻因嘉明的出現而開始失衡...

《七月與安生》從三角戀的複雜關係出發,一遍一遍的「問候家明」道出千山萬水走遍的滄桑以及殘忍歲月對生活熱情的侵蝕,故事裡同時也談著離開、談著留下,前半段兩人分享著彼此迥異的人生,七月過著一眼就能望盡一生的平淡日子,安生則踏上四海為家的旅途。

「如果踩住一個人的影子,那個人一輩子不會離開」電影裡最牽動人心的「踩影子」遊戲表達出濃烈的情感,七月與安生踩著對方的影子,想走一輩子;七月希望踩著家明,讓他不會走遠;家明渴望踩著安生,卻發現安生的影子落在前方,三人之間的複雜關係由影而生,七月踩著影子的人,卻皆離他而去。

 

那次兩人躺在床上談心,安生第一次從七月口中聽見蘇家明的名字,掩不住的落寞神情,說的卻是流於表面,最真實的不能碰觸的自我;在兩人各自奔走歷經多年後,七月終於又再次躺進安生的臂彎裡,那些多年的愛與仇恨已化為雲煙,讓兩人能釋懷的談著過去。

讓七月真正傷心的是,儘管安生到了北京的胡同做著搖滾夢、跟著攝影師浪跡天涯、經歷酒吧裡、遊艇上的浮華不實,卻仍不忘在明信片中問候家明;儘管家明陪著她歷經高考、大學生涯、工作面試等日子,卻仍減輕不了她對失去家明的擔心。

透過浴室中的一場關鍵的對手戲,兩人由暗鬥轉為明爭,糾結地展現著兩人關係的巨變。小時候的七月與安生,第一次一塊洗澡的坦誠相見,顯現彼此的親密感情;離別過後,兩人因為家明的離開再度聚首,七月卻不肯與安生一塊共浴;直到七月撞見安生與家明同居後,露胸成為她羞辱安生的武器,更以此宣示主權。

 

電影的配樂雖讓全片感受稍顯躁動,但卻仍十分玩味。當電影開頭十幾分鐘,背後響起的是新褲子樂隊的《我們的時代》;而當安生載著七月,她們一起唱著王菲的《浮躁》,快樂的氛圍不言而喻;後期當安生與七月一起出遊時,也同樣以這首歌作為背景音樂。樂團歌手為了安生獻唱的《花房姑娘》,則讓人想起《相愛相親》中田壯壯輕輕哼著的模樣、《老炮兒》中對時代的緬懷,這些歌曲不但點出過往時代的美好,同時也對照出七月與安生從13歲到27歲的心境。

《七月與安生》的美術細節亦是相當講究,故事前半段,七月總是穿著藍色上衣,而安生則多以紅色為主要配色,到後半段家明離去之後,變成七月戴著紅色毛帽開始流浪,安生則多以藍色系的造型現身,對應著兩人在電影裡的性格轉變。最後導演在敘事橫跨了「現實」與「想像」,安生告訴家明的故事、實際發生的事實、寫成小說的美好幻想,這些翻轉的結局,都讓故事張力來到最高點

 

而除了彼此映照的女主角外,執導第二部長片的曾國祥導演更是功不可沒,曾國祥在此片出乎意料的以男性導演的視角,溫柔、細膩且精準的呈現出兩位女性情感間的矛盾,更在電影中後段幾次巧妙的轉折與對比,把小情小愛的故事拉到討論人生的高度上,格局頓時放大,柔情似水地說了一場豐富的人生故事。

而片中更流露出濃濃的岩井俊二的影子,在開頭七月與家明在圖書館邂逅一戲,片尾七月躺在雪地上起身後的俯瞰鏡頭等等,都像極了《情書》,更別說多處設定上也與《花與愛麗絲》重疊,更在片尾感謝名單也打上了岩井俊二,至於情節上也與香港導演楊煩的《流金歲月》雷同,甚至男主角都取名為家明,曾國祥在此片想表達的,想致敬的,明說暗指的都拍了出來,愛情片從劇本、鏡頭、演員、配樂等細節能如此精心雕琢,到達雅俗共賞的境界,《七月與安生》這兩名女孩的故事,確實刻骨銘心。

arrow
arrow

    地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