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被禁播46年,史上最具爭議的「禁片」之一的英國電影《發條橘子》,終於在2017年底,在台上映。《發條橘子》在當初發行的1971年,就曾震撼世界,片中仔細描寫暴力、性愛畫面,甚至在當時引發當地青少年群起效仿,導致導演本人自責不已、要求下片,然而,這部備受爭議的電影,為何時至今日,仍然被譽為史上最重要的電影之一?

 

一個英國的15歲少年亞歷克斯,他的興趣不像一般大男孩愛打電動、打球、交朋友,而卻是與幾名好友,在校外看見流浪漢就拳打腳踢,只因覺得他們又臭又吵;在夜晚隨機侵入踏戶,對無辜的夫婦綑綁、毆打,甚至先姦後殺,再洗劫金錢,這樣的犯罪對他們而言,並不是為了生存、也並非報復,單純只是享受犯罪的愉悅。

在被關進監獄之後,亞歷克斯卻扮成了獄中乖巧溫馴的模範生,他與神父討論教義,熱心助人、大聲唱誦詩歌,然而,這些外人以有再教化可能為由,期盼他後能重新立足社會的矯正教育,對他而言,卻完完全全是種「表演」,他誇張的踏步、用力地歌唱只為掙得刑期減免,絲毫不覺自己的罪有何之惡,一心只想提早出獄、重獲自由。

 

之後他更自願接受「科學改造」:在完整兩週的療程中,他的眼皮被強迫撐開、從旁觀賞暴力、性愛影片、以及欣賞貝多芬的九號交響曲,並施打化學物質,亞歷克斯只要碰上任何可能的暴力行為,都會噁心想吐,這使他出獄之後成為無法危害社會的「好人」,最後他被受害者所擒,將它囚禁、更不斷播送貝多芬的九號交響曲,使他作嘔的「報復」,亞歷克斯終究在美好與罪惡之中選擇在高樓之上躍身一跳...

在觀看《發條橘子》的過程中,不時的想起近年世界各地的幾齣隨機殺人事件,例如日本1994年發生的「酒鬼薔薇聖斗事件」,案發當時年僅14歲的兇手「少年a」,隨機殺害幾名幼童,在經過7年的監禁順利假釋出獄,重回社會,數年之後更出書,詳細剖析自己犯案時的個性與精神狀況。他有著與亞歷克斯有恐怖的巧合:出身自正常家庭、父母疼愛,而一切的犯罪動機,也都出自於「純粹的愉悅」,一切看似正常的社會環境,仍然可能造成此類悲劇發生。

 

在《發條橘子》中,善與惡呈現一種二元對立的概念,所有的惡施加的都是在善者角色身上,全片以戲謔的手法,或以誇張的後製、或以反差配樂,對性與暴力種種邪惡之舉極盡揶揄,乃是導演庫伯力克最高明的手段。觀影者坐在電影院中,旁觀反派主角亞歷克斯作惡,與善者一起受苦,卻又被劇中特效、浮誇的橋段、荒謬的劇情所逗樂,究竟,觀眾在旁觀他罪行的過程之中,我們是否從中得到道德的救贖?又或者我們也只是在兩者之間被愚弄的觀者?

1971年,《發條橘子》導演庫柏力克就以極為前衛的敘事震撼全球,亞歷克斯最後並沒有這麼死去,甚至還能夠重獲自由、重新選擇自己的善與惡,為邪惡中增添一絲人性的光輝,似乎也是在告訴我們,儘管在電影,作者就是神,可以為了滿足旁觀者的道德,隨意將反派賜死,畫下完美句點,然而在現實社會中,沒有人是神,善惡與生死並非因果,沒有人能為生命作主,也沒有人需要為旁觀者的正義與道德負責。

 

點我進地下電影粉絲頁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地下電影 的頭像
    地下電影

    地下電影 Underground Film

    地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